林中閑地撈出來的財富
2009-03-04 來源:
在江蘇省宿遷市的宿城區,很多農村都種植蘑菇,而這些種植戶一般都是在晚上交易,記者采訪時,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
進入八月分份以來,每當夜幕降臨,宿城區的一些鄉村就開始人流涌動,一些城里人在這濃濃的夜色里開始趕往鄉村進行一場場交易。
收購商 張華:“晚上收,收了以后然后去賣,到市場去賣。”
記者:“也是晚上賣?”
收購商:“對,也是晚上賣。”
張華已是干這行的老手了,像這樣在黑夜里進行的買賣他已經干了四年,那么張華他們到底做的是什么買賣呢?非得要在夜里才能進行交易。
收購商 張華:“這樣的貨就是好貨了。”
記者:“這樣呀?”
收購商:“對,這樣就是好貨了。”
記者:“這個分幾個等級?”
收購商:“我們一般分三個等級,象這個就算一級貨了。”
原來像張華這樣的經銷商每天晚上買賣的都是蘑菇.
收購商 張華:“這個白天就不能采這個東西,這必須得晚上采。”
種植戶:“白天采,市場上就不能銷售了,一去晚了市場就沒有人跟你來買了。”
收購商:“這個放的時間是有限的,不能放時間太長。”
種植戶:“時間長就變質了。”
收購商晚上來收購,老百姓一般也要等到天黑后才到地里去采蘑菇。
記者:“現在草菇的價格怎么樣?”
種植戶 張志成:“草菇價格現在是5.5元。”
記者:“你覺得這個價格怎么樣?”
種植戶 張志成:“這個價格也蠻可以。”
晚上采蘑菇雖然辛苦點,但是村里的老百姓還是感到很高興,因為按照目前的價格,很多家里今年靠蘑菇就可以收入十來萬元,而且和傳統栽培蘑菇要占用耕地不同的是,宿城區的蘑菇完全是在林間空地里栽培出來的,所以生產成本較低。在宿城區,如今很多農民都靠林下栽培蘑菇而發了財。
說起宿城區林下栽培蘑菇,不得不提起一個叫趙洪生的人,這個只有三十來歲的人卻種了十七年的蘑菇,正是他最開始利用林下空地栽培起了蘑菇。趙洪生所在的夏莊村歷來有栽培蘑菇的習慣,但是由于耕地有限,夏莊村的蘑菇產量一直不高。
趙洪生:“當時呢門前家后種呢,產量也低,當時干著急,沒有辦法,后來想擴大規模呢,找不著地方。”
趙洪生當時在房前屋后栽培的是平菇,價格一般在2元左右一斤。
賣價雖然高,但是產量有限。所以趙洪生當時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大片的空地大面積栽培蘑菇。一天,趙洪生路過一片林地,看見林間有很多空地都長著大片荒草。趙洪生覺得是不是能利用這些空地來栽培蘑菇。
趙洪生:“這個樹有五六年了,有六年了,在三年前能種點小麥什么的,這個樹葉子也茂密了,就不行了。”
原來宿城區曾大面積發展速生楊樹,楊樹小的時候,老百姓可以利用這些林下空地種莊稼,但是楊樹長大后樹葉遮擋陽光就不適合種莊稼了,所以這些林下空地就不能再得到利用。
宿遷市宿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劉培祿:“就是這個林地,就是進入預備期以后,應該講,有一到兩年的時間,土地都是閑置的。”
2003年,趙洪生找到了這片林地的主人,提出以每畝林地250元的租金在不破壞楊樹的情況下租一些林地。
趙洪生:“承包我就是說,我說趙勇這個地我給你包下來蓋大棚,他說你要能蓋你就蓋,我空閑著也沒有用的。”
趙洪生租下林地后,就開始搭建大棚,在林間搭建大棚不像在空地里搭建大棚長度和寬度可以隨意更改,在林間搭建大棚只能順著楊樹的走勢來搭建,看見趙洪生要在林地里栽培蘑菇,村里的人開始議論紛紛。
種植戶2:“說他傻,說你不管你,你傻子,你絕對是不能成功的。”
種植戶:“他說不能在樹林地搞,非要去搞,反正等要飯了。”
村里人的議論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他們覺得林地里連莊稼都不能種了,當然也不能指望它能長出蘑菇來,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趙洪生等到冬季來臨時在大棚里栽上了平菇。半個月后,結果讓趙洪生有些喜出望外。
趙洪生:“一看效果菇子出的也好看。”
記者:“怎么好看?”
趙洪生:“這個菇子出來溫度適宜,白這個,白,個頭也大一點,比露天的要大一點。”
試驗取得成功后趙洪生就開始在林間大面積搭建大棚栽種平菇, 而且趙洪生還發現,在林地栽培蘑菇不僅把林下空地利用起來了,而且樹蔭的遮蔽正好適合蘑菇的生長,這樣搭建大棚的成本也少了很多。
趙洪生:“你要不在成片林下,最起碼得上三層,兩層,太陽曬不透,如果在樹蔭底下有一層就可以了,現在草氈7塊錢一條,成本蠻高的,一棚都得兩三百塊錢。”
很多人看見趙洪生成功后都開始租賃林地來栽培蘑菇,張志同當時就租了十多畝林地搭建了六個大棚,栽了一年平菇后,張志同發現在林地搭建的大棚還是有很多時間閑著不能利用。
張志同:“原來我們種平菇都是在冬季,就是從10月份,頭年的10月份種,到過過年的2、3月份就結束了,結束了這段時間呢,我們的樹地又要空閑下來了。”
如何利用閑下來的空地呢?張志同開始留意什么品種的蘑菇能夠在春夏兩季也能栽培.
張志同:“看市場上面這個草菇,效果非常好,利益非常高,我們想想到底能不能種這個草菇呢。”
2005年春天,等到平菇完全收市后,張志同上外地弄回了一些草菇的菌種,他開始在林下嘗試種植草菇。
張志同:“做了一個試驗,我們把那個草,做成草堆子,把它撒上種,然后弄上,把它放在樹林地里邊,經過幾天的時間,果然出菇了。”
看見在林下氣溫較高的情況下草菇也能生長,于是張志同把稻草,棉籽殼打碎發酵后,在這些閑下來的的大棚里全部栽上了草菇。
張志同:“一年四季都可以利用它,在這個季節里邊都可以種。”
種植戶:“現在種的人也可以吧,種草菇的特別多。”
林下栽培蘑菇取得成功后,宿城區很多老百姓都開始租用原來并不被人們看好的林地來發展蘑菇。
種植戶:“這個全部是在林地搞的,這是原來的樹已經長了,不能長莊稼了,不能種東西了,這樣把這個林地利用起來。”
看見利用林下空地發展蘑菇賺錢,一些外地人先是來宿城區參觀借鑒經驗,然而宿城區有十多萬畝楊樹林,本地老百姓雖然租用了一些林下空地,但還是有很多沒有得到利用。于是一些外地人干脆全家搬到宿城來租賃林地發展蘑菇。
記者:“你是從哪兒過來的?”
徐世明:“我從沭陽過來的。”
記者:“怎么想到這里來發展的?”
徐世明:“他們搞的時間長,有的是技術。”
記者:“這個林地呢租過來多少錢?”
徐世明:“這個林地200塊錢一畝的,因為基本上屬于廢地,如果你要租種植的地,它每畝地要800塊錢一畝可以租下來,租這個林地只花200元錢就可以租到了,成本降低,就是種蘑菇的農戶可以提高收入的。”
徐士明的老家是沭陽縣的,今年剛租了兩百多畝林下空地,現在正在培育菌種,在宿城像徐士明這樣的外地人越來越多,如今全區每年林下栽培蘑菇產值達到了兩個多億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食品機械設備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食品機械設備網,轉載請必須注明食品機械設備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