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包子、面條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面食,也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北方人日常餐桌不可少的面食。隨著勞動紅利逐漸減弱,人工成本不斷提高和人工越來越難招,顯然依托傳統人工制作饅頭、包子、面條,已難以滿足市場規模化、批量化生產的要求,更何況還會產生過高的人工成本投入,費時費力成本高,效益越來越低,因此饅頭、包子、面條自動化生產線應運而生。
我國面食文化博大精深,面食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類多樣,主要有饅頭、包子、面條、花卷、油條、餃子、燒餅等。其中,饅頭是一種用發酵的面蒸成的食品,也是北方一些地區喜愛的日常主食。包子是用肉做餡或葷素搭配,口味繁多,成為不少人的早餐之選。面條有濕面和掛面,花樣繁多,品種多樣,且食用方便,遍及各地。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而今不管是早、中餐,還是晚餐,人們已很少在家里自己制作饅頭、包子、面條,而是選擇到市場上購買,因此饅頭、包子、面條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增,這也推動了饅頭、包子、面條等面食加工企業一改傳統手工制作的方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引入自動化生產設備,提高產能,滿足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需求。
據悉,濟寧市兗州一大賣場的中央大廚房日產饅頭4萬多個,豆沙包5000多個,能夠滿足居民的基本主食供應。筆者了解到,該中央大廚房饅頭生產加工各環節基本實現自動化、機械化。例如采用自動
和面機和制面團,之后軟硬適中、干濕適宜的面團被輸送至
壓面機,然后吐出厚厚的面餅、緩緩進入滾壓機,再被切成整齊的面坯,進入成型生產線,之后被自動擺盤、醒發,最后送入蒸房。
為了提高包子生產效率和產能,保證市場包子供應,某包子加工廠在十余道工序傳統手工制作包子的同時,引進了自動
包餡機和捏花配套裝備,實現包子自動成型且確保18道褶花,全面實現包子生產自動化程度高達95%以上。還有皇島一家食品生產企業的包子生產車間中沒有一個員工,從和面、放餡、包制,到蒸制、包裝,都是由機器自動完成,1分鐘可包360個包子,1個小時就21600個。
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面條市場有均價提升的趨勢,消費者對高端面條產品的需求也會增加。據說,某食品企業將新增的1500型掛面生產線12條、1000型生鮮面生產線2條、1000型熟鮮面生產線2條、凍干面生產線1條。再如遵義一食品公司投放4條新一代掛面生產線,已具備掛面年產2萬噸的規模,多達12個系列100多余個品項,滿足市場高品質和多樣化面條需求。
饅頭、包子、面條等面食以花樣繁多,品種多樣,且口味繁多的特性,和價格親民的大眾路線,被廣大消費喜愛和歡迎,市場需求規模龐大。在此背景下,一條加快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向智能化方面升級,增強新消費體驗的面食高質發展之路也在愈發清晰。通過機械替代人工,甚至智能加工機械,不僅做到饅頭、包子、面條生產標準化、規模化,還提高產能,保障市場供應,以及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