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作為主食的一大類別,在人們的一日三餐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正逐步由“吃得飽”向“吃得好”抓變,對大米品質也有了更高需求,由此也催化糧食產業加快轉型升級。面對打造兼顧新鮮、營養以及減損的大米生產需求,近年來糧食產業也通過技術革新,以9%黃金碾磨技術、六步鮮米精控技術等賦能大米產業。
我國是糧食生產與消費大國,稻類、麥類、粗糧類作物等應有盡有,其中水稻的產物大米作為一半以上國民偏好的主食,也在我國糧食生產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據悉,近年來我國以水稻為代表的糧食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3000萬公頃左右,大米產量也保持在1.46-1.49億噸之間,由此也為保障我國糧食供給夯實了基礎。
不過,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近年來以大米為基礎的食物消費也呈現出更加追求新鮮、好吃的需求。這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我國糧食加工行業在現代化環境下實現優化升級,但另一方面來看,在新的消費環境之下加工端往往更加注重以高顏值來實現高品質,這就使得大米碾制、拋光等工序中面臨著過度加工的難題,從而導致大米所含營養的損失,口感、風味等方面也會受到影響,長期食用精加工大米還會造成人體營養的缺失,這顯然并不符合消費升級趨勢。
基于此,近年來有關部門、糧食行業等也大力倡導糧食生產企業在加工環節要適度,并通過構建糧食適度加工技術及產品質量標準、加大力度宣傳改變消費者對精糧即是好糧的固有認知等舉措推進糧食產業的優化升級。當然,除了以消費觀念轉變以及大米加工精度、等級標準調整為基礎外,在市場愈發追求大米新鮮性和良好口感的背景下,糧食生產企業作為生產主體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近年來也能看到不少生產企業加快生產技術革新,以高科技打造高品質糧食。
首先,過度碾磨是大米加工中影響口感、營養、風味的一大痛點。近年來,國內一糧油集團在大米加工中創新采用9%黃金碾磨技術,顧名思義,該技術在碾磨過程以達到原米的9%為基準,促使大米碾磨后能夠更好的保留亞糊粉層,維持大米原始口感、香氣的同時,也能有效的將集中于該層的營養物質留存下來。此外,適度加工還能減少加工環節的能源、原料等損耗。
其次,大米新鮮度是當下人們在大米消費中格外關注的一大維度。就此,有糧油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并從大米生產的全產業鏈環節入手,推出“稻谷‘六步鮮米精控技術’創新體系”。據了解,該體系覆蓋水稻收割、脫粒、儲存、碾磨、包裝、食用六大環節,以DNA基因檢測技術、香味物質分析技術、原糧低溫儲藏、低溫升碾米設備、低氧保鮮包裝工藝等賦能短保鮮食大米的生產,并以暢通的供應鏈保障大米從生產源頭到到達消費者手中時的新鮮度。
在市場對高品質大米供需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科技創新是推動大米產業優化升級、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主要動力源泉之一。隨著人們對大米需求由單一的夠吃升級為對品質的多維度考量,大米生產中的“技術革命”也將成為行業競爭中的重要陣地。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