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月,基于人們的日常需求與腌肉、灌腸等需求有所增長,肉類消費或將迎來新一輪年前旺季。不過,隨著近期部分餐飲品牌被檢測出牛蛙、排骨等肉類存在農獸藥殘留超標的問題,還是讓本就敏感的食安問題再度被推至公眾視野中。打好“舌尖上”的美味、安全守衛戰,還需善用食品快檢儀器、加強市場監管等共同合力。
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肉類消費數十年來始終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只是在近年來人們更加注重膳食均衡的過程中,肉類消費結構相對有所改變。通過對比近些年國家統計發布的肉類消費相關數據可以看到,到2019年豬肉消費市場份額占比有所縮減,保持在四成左右,水產、禽類兩大部分總體消費占比則將近48%,牛羊肉與其他肉類消費占比同樣呈現出相應的增長趨勢,消費占比達到12%左右。
另外,在早前網絡上流傳的一份全國各省市肉類人均消費量榜單中,也能看到當下我國人均肉類消費量逐步增長至51.3千克,而諸如廣東、海南等省份,肉類人均消費量更是達到了81-93千克。毋庸置疑,在人們笑稱自己是“食肉動物”、“無肉不歡”的背后,烤肉、火鍋等餐飲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我國肉類消費也正呈現出實實在在的穩定增長。
但正所謂“食以安為先”,在消費穩增長中,業內還是要重點保障食品質量安全。近日,某品牌前段時間的死蟹充當活蟹用風波尚未完全過去,其又一門店又因采購的牛蛙恩諾沙星指標不合格而受到行政處罰受到關注;還有在上月福州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中,也能看到有連鎖品牌、酒店等出現排骨、牛腩、草蝦等肉類檢驗檢測不合格的情況。
其實,近年來在肉類檢測中像是恩諾沙星、磺胺類、五氯酚酸鈉超標情況較為常見。簡單來看,恩諾沙星、磺胺類常用于獸藥中,對呼吸道疾病治療、抑制細菌感染等具有一定效用,也是被允許使用的動物用藥。五氯酚酸鈉則多是作為除草劑、殺菌劑使用,再對動物產生間接影響。細究為何這些成分會在肉類檢測中超標,或許還是與種養殖戶在農藥使用上存在一定認知誤區有關,因而也能看到如今我國愈發加大對生產源頭端的農獸藥使用情況的把控,并通過推行綠色病蟲害防治技術,為食品安全守好頭道關卡。
此外,為了提升我國肉類質量安全水平,在食品快檢技術不斷優化升級中,諸如獸藥殘留檢測儀可以利用液相阻斷檢測方法等對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恩諾沙星等指標進行快速檢測,肉類質檢儀則將傳統的注水肉檢測過程進一步化簡為繁,這就為提升肉類農獸藥殘留檢測水平,以及打擊瘦肉精肉、注水肉等提供了更為便捷高效的手段。現如今,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企業在加強肉類質量安全監管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地選用相應快檢設備也逐漸成為一種標準配置,在各地開展的“你點我檢”、肉制品治理等行動中均能見到其身影。
當然,在近年來我國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背景下,雖然食品檢測中不時會測出一些不合格的食品、農產品,但總體而言人們大可不用過多擔心,畢竟連年來我國禽產品獸藥殘留檢測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9%以上。只是對業內來說,面向肉類消費的全產業鏈條,還是要繃緊食品安全這根底線,善用食品快檢儀器等手段將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