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聊到隨著代糖下游需求量增加,代糖產能急需隨之提高(
《代糖生產看山東?食企或可搭載機械行業優勢資源乘風起飛》)。其實,在代糖產業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產業本身也帶起上中下游產業鏈整體發展,諸如玉米淀粉等主要生產原材料需求同樣處在上升期。隨著玉米深加工技術不斷革新,自動化、智能化的玉米
淀粉生產線開足馬力促玉米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在筑牢糧食安全防線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玉米為原料經清理除雜、破碎、篩分、沉淀、干燥、磨細等加工后得到的玉米淀粉,既可直接作為淀粉使用,也可以進一步轉化為淀粉糖、氨基酸、變性淀粉,在化工、食品飲料、醫藥、造紙等多行業產業廣泛應用。據稱玉米淀粉涉及到3500多種下游產品的轉化,所以其也是玉米價值變現的一大類玉米初加工產品。
就近年來站上“風口”的無糖飲品市場來看,新概念走紅下備受關注的赤蘚糖醇等代糖產品同樣是以玉米淀粉作為一大主要原材料。在下游產品加工端多元需求驅動下,近年來我國玉米淀粉產量呈現一路上升趨勢。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顯示,到2019年我國玉米淀粉產量突破3000萬噸,到2020年繼續增長至3233萬噸,玉米淀粉供需相對平衡、穩定。也有預測稱,隨著2020年玉米淀粉每噸平均利益增加24元,產業利潤空間繼續增大,這一玉米初加工產品產業將步入高速發展快車道。
就市場層面而言,如今玉米淀粉相關制品既保有在淀粉糖、造紙、啤酒等領域的應用需求,又趕上無糖飲品這一風口,還通過攪拌、高溫熔融、擠出、風冷、切粒等加工后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生產中亮相,應用場景、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將為上游原料生產帶來更多利好。在我國玉米淀粉生產相對集中的背景下,業內迎接市場利好的同時主要還是要加強對產品品質的把關,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集除石器、脫胚磨、胚芽旋流器、
篩分機、榨水機、
干燥設備、過濾設備、分離設備、洗滌設備等于一體的玉米淀粉生產線已經形成,機械化、一體化的加工模式減少了人工的投入量,生產技術日益成熟下玉米淀粉雜質少、品質也能更加穩定。今年,河南一公司投建年產40萬噸淀粉項目,據悉該項目將引入閉環濕磨法加工工藝和一系列自動化玉米淀粉加工設備,搭建起集成化、智能化、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線,滿足年產20萬噸高質量玉米淀粉的生產需求。同時,該生產線還將對玉米進行深層細分,實現對玉米粒的“吃干榨盡”。
此外,筆者注意到在近年來山東代糖產業紅火發展起來的背后,除了機械企業為其擴產提供硬件支撐,諸如深耕玉米深加工領域的山東西王集團所具有淀粉糖生產優勢等,也為地方代糖產業發展注入動能。
毋庸置疑,無論是代糖的興起,還是玉米淀粉本身就有廣闊應用空間,都使得玉米淀粉成為原材料中被關注的焦點。把握市場機遇,充分發揮玉米價值,加快生產新舊動能輪轉,加快推動玉米經濟效益的提升,是玉米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方向。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