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碳中和戰略推進,生物可降解等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綠色生產、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特點,可替代塑料產品,破解了對環境污染的難題,已成為快速成長的新興產業。據了解,多家企業“搶灘登陸”秸稈高值化技術,加快秸稈發酵制備乳酸的技術及生產工藝開發,解決了玉米作為生物可降解原料帶來的“與人爭糧,與糧爭地”的困擾,具有良好的經濟、環境及社會效益。
在過去70年時間里,包括食品塑料袋、飲料瓶、一次性餐具等在內的塑料產量從每年200萬噸激增至3.8億噸,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塑料產品隨意丟棄造成環境“白色污染”,不但會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無法消化,且影響動物進食,導致動物死亡,而且還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另外,對不可降解塑料物進行焚燒又引起大氣污染。
2020年,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全國逐步減少、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等,“限塑令”進一步升級為“禁塑令”,意味著國家對于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更為重視。在此背景下,一次性餐具、塑料吸管、打包盒、塑料袋等方便塑料包裝容器將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紙制、木制和不銹鋼制可重復使用產品,以及可降解塑料產品。
具有優良使用性能、廢棄后可被環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終被無機化的生物降解塑料愈來愈受到行業的關注。據了解,我國可降解塑料產業經歷多年發展,多次技術革新,可降解塑料產業從此前的光降解塑料、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已發展為全面降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說,生物可降解塑料是新型降解塑料。
生物可降解塑料主要以淀粉、纖維素、甲殼質或玉米、秸稈等農副產品為原料。據了解,四川綿陽推出生物全降解系列產品,其主要從玉米中提煉出的PLA(聚乳酸)與PBAT制備成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并根據不同的成品用途將改性材料制成降解購物袋等產品,可替代塑料產品,破解了對環境污染的難題,能夠廣泛應用于食品包裝、農業、快遞等行業。
但是,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發展,推動以玉米為代表的生物基原材料需求大幅提升,不過也帶來了“與人爭糧,與糧爭地”的困擾,進一步加大玉米供應緊張局面。基于此,秸稈作為生物基材料的原材料,因體量大、易收集、成本小,資源化、高值化利用前景廣闊。有行業人士稱,站在投資的角度,能在秸稈高值化道路上,打破技術壁壘的企業會獲得市場更高的關注。
就目前來看,秸稈高值化技術已獲不少企業“搶灘登陸”,并在生物基尼龍和降解塑料兩個領域取得突破。筆者獲悉,凱賽生物已開發出高效生物質纖維的預處理、纖維素糖化、雜糖生物利用等綜合技術,并利用秸稈生產乳酸已取得初步成果。而河南星漢生物建起規模非常大的、年產1000噸的玉米秸稈制L-乳酸中試線,實現聚乳酸產業從原料到終端產品的全鏈閉合。
據國家有關機構測算,若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或將需投入136萬億人民幣。可以預見,生物可降解塑料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眾多企業積極尋求秸稈技術儲備,通過引進技術及合作研發的方式等,提高秸稈高值化技術水平,或將突破玉米原料的限制,減少對玉米等原材料的消耗,徹底解決生物制造與糧食安全的矛盾,促進生物可降解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