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市場加速細分之下,以牛蛙為代表的特色美食成為“香餑餑”,受到消費者青睞,市場也相繼涌現等蛙來噠、詠蛙、哥老官、蛙小俠等牛蛙相關餐飲品牌,門店數量快速增長。然而,在牛蛙被視為小龍蝦之后的又一熱門品類,且多地釋放這一新興產業發展的積極信號之下,不可忽略的是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對這一水產發展造成不小的掣肘,若要產業健康發展,還是要關注幾大要點。
牛蛙,一個“神奇”的食用蛙品類,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雖說牛蛙在視覺感受上會給人留下沖擊感,但不少人往往是嘗試過牛蛙后就會愛不釋手,畢竟無論是爆炒、下火鍋,還是燉煮、燒烤等等,肉質滑嫩、口味鮮香的牛蛙都能給人帶來“舌尖上的驚喜”。所以牛蛙近年來也在消費市場悄然走紅,以哥老官、蛙來噠、蛙小俠、老佛爺等為代表的牛蛙餐飲門店迅速成長起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門店常可見排長隊叫號等餐的景象,消費端的勢好還反作用于餐飲端,連鎖品牌的擴張速度在加快。
據大眾點評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牛蛙主題餐飲店與牛蛙相關餐飲店數量均達到上萬家,后者更是有3萬家左右。再加上去年三月牛蛙被正式列為水產新品種后,對于牛蛙產業更是一大利好,牛蛙養殖、加工、餐飲全產業鏈發展底氣更足了。進入到今年,牛蛙品類在餐飲市場的表現仍是看漲,北上廣深杭等一二線城市的牛蛙相關餐飲門店數量持續增長。
此外,在近日于廣州舉辦的第二屆全國牛蛙產業綠色發展大會上,還指出當下我國牛蛙年產量已經達到50、60萬噸左右,牛蛙全產業鏈產值處于600-800億元之間。隨著業內更多的關注到牛蛙產業科學養殖、多元菜品開發等重點方向,預計未來這一產業產值還將繼續增長,有望躍升為千億級別的大產業。
然而,在牛蛙品類搶占餐飲市場的同時,一個弊端也凸顯出來——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較為嚴峻。近日,據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情況通報,先后有三家牛蛙品牌門店被查出牛蛙獸藥殘留超標,此前也有另一餐飲門店因牛蛙食材獸藥殘留超標而被處以罰款等等。盡管牛蛙品類站到了餐飲市場的小風口上,但食品安全作為底線問題,仍需加強嚴格把控。
一方面,隨著牛蛙相關餐飲門店快速擴張,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加大食品監管監測力度。可以借力操作快速、安全、便捷、精準性高的獸藥殘留快速檢測儀等快檢設備,對畜禽、水產等產品中的獸藥殘留、有毒有害物質、抗生素殘留等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檢,對牛蛙等食材進行嚴格質量把關,確保牛蛙產品從加工流通到進入消費者口中得到更好地品質保障。
另一方面,水產、畜禽等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的根源還是要從養殖等方面切入。這既要加強對養殖戶、養殖場等主體的農獸藥使用相關知識的普及,從源頭預防農獸藥超限量、不規范使用,也要加快建立健全獸藥殘留監管體系、追溯體系與相應的政策法規等等,為水產品等提供一個質量安全相對可控的生產環境。
“食以安為先”是關切國計民生的重要話題,在餐飲市場轉向個性化、特色化的發展中,食品安全底線仍舊不可跨越。餐飲業的發展同食品加工的各個產業鏈條都有著緊密關聯,落實食品安全問題還是要從多角度切入,善用新技術、新設備等,夯實食安基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