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下游消費需求的帶動,加上消費飲食結構不斷升級,我國的海參、陽澄湖大閘蟹等水產品產量和市場需求逐年增長。不過,一些品牌海參、陽澄湖大閘蟹等水產品時常會出現市場欺詐行為,因此,產地真偽鑒別及產地溯源研究至關重要。據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在水產品產地溯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這為防止海參、陽澄湖大閘蟹等水產品產地仿冒、產地標識不準等人為造假提供重要科技支撐,有力地維護好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
伴隨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除了豬肉、雞肉等畜禽肉類,大閘蟹、小龍蝦、海參等水產品市場需求快速擴大,產量不斷增長。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至2020年,國內水產品總產量由6445萬噸增長至6549萬噸,增長穩定。2021年中國水產品產量有望達到6575萬噸,2022年達6612萬噸。
例如國內海參的消費量快速增長,尤其是干海參的消費量增長較快,2014年3808噸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4134噸,預計到2025年我國干海參表觀消費量為5098萬噸;近年來,大閘蟹(包括陽澄湖)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18年大閘蟹產量高達80萬噸左右,產業規模2019年突破億元,2021年我國大閘蟹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500億元。
但是,一直以來水產品真偽鑒別及產地溯源是食品安全領域備受廣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特別是營養價值高的名貴海珍品海參、知名度非常高的陽澄湖大閘蟹等。諸如海參、陽澄湖大閘蟹等較高的商品價格導致市場欺詐行為時有發生,其中海參的產地成為決定海參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不同的主要因素,因此產地溯源研究至關重要。
對于傳統掛牌技術缺陷導致的市場上諸如海參、陽澄湖大閘蟹等水產品產地仿冒、產地標識不準的現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水產品質量與安全研究室根據實際情況,以水產品產地溯源研究對象,創建了涵蓋礦物質元素、穩定同位素、營養成分等多特征指紋的水產品產地溯源技術,在水產品產地溯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知情人士介紹,該研究建立了基于穩定同位素技術的溯源手段,通過篩選出判別海參產地的11種有效礦物元素溯源指標,建立海參產地判別模型,溯源準確率達94%以上,可實現海參的產地區分,實現對我國南方、北方不同產地海參的精準溯源,為應用穩定同位素技術進行水產品產地溯源提供重要依據。
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向好,居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和消費不斷升級,人們對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和知名度高的陽澄湖大閘蟹等水產品需求還將得到進一步增長。而在水產品產地溯源方面研究成果也將有效地規避海參、陽澄湖大閘蟹等水產品掛牌產地溯源的人為造假可能性,提升優質水產品產地溯源、水產品品牌化建設和市場監管能力,為水產品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