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大豆的故鄉,同時也是較早研發生產豆制品的國家。在中國云南有個叫石屏縣的地方,被稱為“豆腐之鄉”,一度是全國第二大縣級黃豆集散地。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石屏豆腐,從小、散、弱的格局向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傳統生產技藝與豆制品機械相結合,保證了質量的同時還擴產能。
“水點瓊漿天下奇,火燒豆腐云外香。”這是對石屏豆腐的贊美,也道出了它的特別之處。石屏豆腐經久不衰,原因在它點鹵采用當地的地下“酸水”,制作出的豆腐鮮嫩爽滑、營養豐富。
據續編《石屏縣志》記載,在鼎盛時期,石屏有1941家生產作坊、6000余人從事豆制品生產,產量達到5萬多噸,每年消耗黃豆12萬噸。然而,小、散、弱的格局嚴重制約著產業發展,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導致市場低迷。當地政府及生產商逐漸認識到,加快石屏豆制品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2009年,石屏縣編制完成工業園區總體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一園三區”的組團式空間結構形態,包含城北豆制品產業區、城東豆腐加工區和寶秀加工制造區。
2010年,豆腐松村園區建成投運,定位以生產豆腐皮為主,共吸納24戶企業入駐,入駐率達100%,開啟了石屏豆腐規模化生產的序幕。
2013年,石屏縣成功申報“石屏豆腐、石屏豆腐皮”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打出了品牌。2014年,由石屏縣起草的石屏豆制品產業發展條例正式實施,為豆制品特色產業園區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
2017年豆腐文化產業園項目動工,園區以生產鮮豆腐為主,輻射帶動園區企業向高精端產業化方向發展。
2019年豆腐精深加工園區項目啟動,工程概算總投資5.3億元,規劃總用地面積620畝,總建筑面積23.9萬平方米,建設豆制品加工廠房45棟,將成為石屏豆腐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示范園區。
2020年石屏縣已實現豆制品產量32萬噸、產值40.5億元。
近年,石屏縣將繼續圍繞“小豆腐、大產業”一縣一業發展目標,強勢打造“舌尖上”的億元級產業,全力實施豆腐產業“3163”倍增計劃,力爭到2022年,實現100戶規上企業入園生產,產值達到60億元,推動二三產融合發展。
據悉,在石屏豆腐松村園區,縣委、縣政府全力推動清潔生產和綠色化改造的舉措,投資9000多萬元建成的集中供熱環保設施為駐園企業集中統一供汽,讓豆制品企業告別了燃煤小鍋爐,降低了用汽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實現了提質增效。
為打造優質品牌,石屏縣全力推動豆腐生產加工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國內外知名食品生產企業產學研對接,聯合開展石屏豆腐精深加工技術研究、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合作;成立科技專家服務站,成功研發火麻小豆腐、油酥小豆腐、天然發酵豆腐系列產品;督促和引導石屏豆腐生產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石屏縣帥虹豆制品有限公司與云南大學張晉教授研發了利用豆腐廢水制作“石墨烯量子點”的方法,在提高豆腐廢水回收利用率的同時,極大降低了廢水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推動了豆制品產業發展與科技進步。石屏縣花腰豆制品工貿有限公司通過企業自主研發的大風量快干節能技術,豆腐皮成形時間縮短了3成,生產不僅不再受天氣因素制約,也充分保證了安全衛生。
北門達和源、三街福利豆腐廠等企業的廠房里,傳統豆腐工藝與現代化生產設備相融合,戴著口罩的工人正井然有序忙碌著煮漿、濾漿、揭皮、晾曬、壓制、切絲、包裝,一批批鮮豆腐和腐皮腐竹等中高端豆制品通過盒馬鮮生、沃爾瑪等大型商業超市市場和電商平臺銷往各地。多年來的創新發展、政策指導,從傳統的豆制品小作坊到機械化、規模化的生產車間,石屏縣企業真切感受到了豆制品產業轉型帶來的利好,品質好了,產量高了,名氣大了,銷量也上去了。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