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新 通訊員 黃鴻雁)近年來,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聚焦食品產業,以高質量發展促進群眾增收為目標,全面助推鄉村振興。歷經4年,總投資1.17億元,先后規劃建設了崆峒區面制品、新陽光肉制品、伊通肉制品和豆制品四大食品集中加工區,培育食品生產企業5家,孵化食品小作坊170戶,解決就業1500余人,年產值達8億元。
食品集中加工區的建成帶動了資源聚集,孵化了“甘味”品牌,全面構建起“龍頭企業+小作坊”的發展格局。走進面制品集中加工區,面香味撲面而來。干凈衛生、寬敞明亮的食品生產車間,一臺臺機器整齊擺放,工作人員著裝統一、規范操作,一改昔日“臟、亂、差”的舊貌。目前,面制品集中加工區總投資2050萬元,入駐食品生產企業2家,食品小作坊50家,解決就業200人,年產值可達5000萬元;伊通肉制品集中加工區總投資6750萬元,入駐生產企業2家,小作坊66家,解決就業800人,年產值達6億元;新陽光肉制品集中加工區總投資410萬元,入駐生產企業1家,小作坊24家,解決就業300人,年產值9000萬元;崆峒區豆制品集中加工區總投資2500萬元,入駐小作坊30家,解決就業200人,年產值達6000萬元。
傳統產業經過科技賦能、轉型升級孕育出新的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崆峒區民族特色產業歷史悠久,產品豐富,是當地少數民族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崆峒區市場監管局超前規劃設計,更新傳統生產工藝,更換設備,嚴格按照統一選址規劃、統一基礎設施、統一廠房車間、統一布局流程、統一質量標準,對原有加工場所進行搬遷,集中統一管理,實現傳統與現代化生產有機結合,這一做法既傳承了百年特色,又促進特色產業快速發展,使地方特色產業煥發新活力。
伊通肉制品集中加工區日均生產熟牛肉、燒雞、牛副產品8噸,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肉制品集中加工區。加工區負責人蘭亮亮說:“原來家族式作坊生產、經營環境衛生差,結構布局不合理,品牌意識不強,嚴重影響了產業發展。通過升級改造,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產品質量從原料入庫到加工到銷售的每一道關口都得到有效管控,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平涼伊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蘭斐表示:“入駐加工區以后,企業申請了食品生產許可證書,注冊了商標,有了自己的品牌,從原來一天只能加工100斤牛肉、年產值200多萬元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的生產企業。”
在促進企業技術改進和產品創新方面,崆峒區投資50萬元,開展“甘味”農產品從業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組織500名食品從業人員、管理人員、銷售人員培訓、外出考察學習,提升了從業人員在生產管理、品牌建設、電子商務等方面的能力,增加企業內生動力。
在推動全鏈條發展方面,甘肅伊小妹食品供應鏈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投資6200萬元,建設4200平方米生產車間,鋪設生(熟)面條制品及蒸(烙)熟食生產(包裝)線16條,2座1200立方米保鮮庫,在中心城區開設形象店10家,向200個住宅小區投放智能售賣機400臺,日均加工饅頭(花卷、白吉餅)15萬個,各類生鮮面條6萬斤。此舉有效改變了糧食加工和轉化利用率低、初加工有余、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產業鏈條不完備等問題,進一步補齊全區主食制品工業化生產、社會化供應短板,推動了全區糧食產業多元化、全鏈條發展。
在拓寬銷售渠道方面,崆峒區積極發展電商直播,平涼西北綠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淘寶、天貓、京東、抖音、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年銷售食品700多萬元。在其旗下品牌“食家巷”的帶動下,發展出食匯達食品配送中心、丁小龍、蘭輩、寇小龍等電商平臺近百家,年銷售額1億多元。
《中國食品報》(2024年11月29日02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