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陜西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各市(區)農業農村局,機關有關處(室、局)、廳屬有關單位:
為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不斷提升特色現代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農產發〔2024〕2號)精神,我廳制定了《陜西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陜西省農業農村廳
2024年11月14日
陜西省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農產發〔2024〕2號)精神,加快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以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為目標,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抓住“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為核心,優化結構布局,強化科技支撐,提升質量品牌,促進融合發展,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和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圍繞優勢農產品資源,發揮比較優勢,集中力量支持重點地區、優勢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鼓勵地方特色農產品資源開發,完善產品鏈,促進農產品加工業多元化、均衡化發展。
——市場主導、政府支持。尊重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農產品加工業的薄弱環節、瓶頸制約和重點領域,強化政府服務,加大扶持力度。
——科技支撐、創新驅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生物、數字等技術賦能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引導產業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企業技術裝備水平。
——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構建綠色加工體系,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應,培育綠色知名品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集聚發展、產業融合。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加工產能向農產品主產區、優勢區和物流節點集聚,打造專用原料、加工轉化、現代物流、便捷營銷、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加工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三)行動目標
到2027年,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帶動農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滿足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產業規模持續擴大。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8%,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力爭突破9500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2.6:1。
——結構布局不斷優化。培育一批年產值超1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創建一批年產值超50億元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培育壯大糧油、蘋果、蔬菜、茶葉、畜禽肉類、中藥材、預制菜等7個千億級,乳制品、食用菌、獼猴桃、水產品、魔芋等5個百億級產業集群,產業集中度和企業聚集度明顯提高,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
——質量品牌明顯提升。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持久生命力的國內知名農業加工品牌,創響一批具有陜西特色的鄉土民俗食品加工品牌,高附加值產品供給比重顯著增加。
二、重點領域
立足全省農業資源稟賦,聚焦糧油、8條省級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區域特色農副產品加工等重點產業,明確加工發展方向,按照“科技引領、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的布局思路,統籌整合現有資源、區位、科技、產業優勢,橫向打通技術研發、轉化應用、平臺建設、人才培養、服務拓展相協同的創新鏈條,縱向打通優質原料供應、加工、銷售、品牌培育相銜接的產業鏈條,形成橫縱交錯、相互支撐、融合統一的“1+8+N”農產品加工產業格局。
“1”,即糧油加工產業集群。以關中小麥、玉米,陜北渭北旱作玉米、馬鈴薯、大豆、小雜糧,陜南稻油三個糧油生產優勢區為重點,突出小麥、玉米、水稻、油料,統籌兼顧雜糧、薯類等特色糧食產業,以全鏈條節糧減損增值為目標,加快推進主糧適度加工和主食產業化發展,開發健康口糧產品、預制主食、方便食品、速凍食品、休閑食品等,增加綠色優質高端糧油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糧食循環經濟,加快推進“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型,形成“吃干榨凈”式糧油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小麥加工發展重點。以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為方向和重點,提升產品附加值。鼓勵應用凈麥潤麥、柔性碾麥、全麥制粉等適度加工。積極發展食品專用粉,開發強力粉、薄力粉、營養強化粉等新品種,適當增加小麥淀粉、變性淀粉及谷朊粉的開發和生產。加快健康主食產品工業化,發展高檔優質營養面條類、饅頭類、烘焙類、特色風味類等面制主食。綜合利用秸稈、麥麩、麥胚等,延伸開發麥麩膳食纖維、麥胚(粉、油)等產品。
——玉米加工發展重點。重點發展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適銷鮮食玉米產地速凍保鮮、低溫冷藏及冷鏈儲銷。推進玉米就地就近食品化、多元化加工,開發高質量的主食食品、休閑食品、方便食品、健康食品;發展生物可降解、生物醫藥、化工、美容保健等深加工產品。推廣玉米提胚技術,開展玉米胚芽、玉米油、玉米漿的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
——水稻加工發展重點。推動稻米梯次加工,重點開發低損耗、高附加值產品。發展糙米等適度加工產品,提高出米率。大力發展品牌精米,實現優質優價。發展大米蛋白肽、麥芽糖、果糖、休閑食品等產品,推動稻米加工業延伸發展。綜合利用碎米、米糠、稻殼、胚芽等副產物,深度開發米糠油(蠟)、胚芽油、谷維素、米糠蛋白等產品,積極發展保健食品、護膚品、醫藥中間體、化工產品等。
——食用植物油加工發展重點。重點發展高級精煉油,向專用油脂加工、副產品深加工和植物蛋白開發利用方向延伸。推進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木本油料等植物油的標準化加工及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大力開發適度加工和節能環保的油脂加工新技術,發展特色油脂、食品加工專用油脂和營養健康油脂新產品。開發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質等高附加值產品,促進油料作物轉化增值與深度開發。
——雜糧薯類加工發展重點。以產地初加工、高附加值加工和功能食品加工為重點,提高產品功能特性和附加值。發展輕碾多磨等初加工技術,開發豆類、雜糧類精選、營養組合小包裝產品。以小米、蕎麥、高粱等禾谷類雜糧為原料開發小雜糧預制粉、低血糖生成指數食品以及酒、醋等發酵產品,以綠豆、豌豆、紅豆等干豆類雜糧為原料開發雜糧飲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規范升級雜糧饸饹、碗托、黃酒等傳統食品加工技術及配套設備,提升傳統食品品質,發展薯類淀粉、全粉、變性淀粉、薯條和方便濕粉等產品,加快副產物中膳食纖維、多酚、多糖、活性肽等功能成分高效利用。
“8”,即圍繞蘋果、獼猴桃、畜禽肉類、乳制品、蔬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8條省級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打造的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堅持宜粗則粗、宜精則精,宜初則初、宜深則深,引導優勢特色農產品合理加工、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推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
——蘋果加工發展重點。不斷優化渭北北部、陜北山地和渭北南部三大蘋果產業帶,以提升采后處理初加工水平為重點方向,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大力推廣蘋果預冷冷藏、分級分選等,提升產后處理能力。支持發展高端化、高值化、全利用加工,形成以濃縮果汁、NFC果汁、益生菌果汁、果酒(醋)為主的液態飲品加工鏈,以膨化脆片、果干、果粉、凍干產品為主的固態食品加工鏈,以果膠、多酚、色素、飼料為主的蘋果副產物加工鏈,提升鮮果銷售和加工產品價值。
——獼猴桃加工發展重點。圍繞秦嶺北麓、秦巴淺山區兩大板塊,開發獼猴桃采后保鮮貯藏技術及多元化加工產品,推進一顆“果”向一條“鏈”發展。大力發展保鮮貯藏精細化管理和即食技術,完善產地智能分選、倉儲保鮮、冷鏈物流體系,推動獼猴桃錯季銷售增值。深度開發果汁、果漿、果酒、果粉等高質量、多元化產品,研發利用皮渣開發多酚、多糖、蛋白、膳食纖維等功能型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畜禽肉類加工發展重點。以發展鮮切分級、肉制品深加工為重點,協調推進皮毛、骨血、內臟、糞污等副產物綜合利用,開發血漿蛋白、膠原蛋白腸衣、血粉、多肽、有機鈣、有機肥等產品,提升加工層次,帶動畜禽產品消費增長。
生豬加工。圍繞渭北、陜北、關中、陜南四大產業板塊,推進生豬“集中屠宰加工、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冰鮮上市”,加快由賣生豬向賣豬肉、賣食品轉變,推進副產品精深加工。采用原料智能分級與柔性預處理、腌制發酵、真空低溫烹飪、微波加熱等技術,優化提升地方特色預制菜肴和即食肉制品,如傳統風干臘肉、古法醬肉等;開發風味獨特、層次分明、營養健康的高價值發酵肉制品,如即食發酵香腸、即食發酵火腿等;加快肉制品供應鏈建設,發展肉夾饃、臊子面等專用肉制產品。
肉牛肉羊加工。圍繞陜北、渭北肉牛產業板塊和陜北肉羊、絨山羊產業聚集區,重點推進肉牛、肉羊屠宰分割、熟食加工、預制加工,持續擴大優質山羊絨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皮革制品、羊絨毛制品、生物制藥等產業延伸,推動肉牛肉羊屠宰加工向食品產業和高端制造業拓展延伸。
禽肉加工。圍繞關中家禽產業聚集區和陜南特色禽類板塊,加快向餐桌食品、休閑食品、預制食品、健康食品等方向發展。提升冷鮮禽肉分級分選、冷鏈包裝等自動化、商品化水平。采用定向生物酶解、超臨界萃取、低溫超微磨等技術,提升醬鹵肉、熏烤肉、風味肉醬等傳統產品的風味和品質,發展泡椒鳳爪、香辣雞翅、鹵味熟食等雞鴨附件休閑食品,因地制宜開發烤鴨、烏雞精(汁)、自加熱烏雞湯等特色產品。大力發展液蛋、咸鴨蛋、松花蛋、蛋殼粉飼料等禽蛋加工利用。
——乳制品加工發展重點。圍繞關中“雙奶源”基地和陜北“雙奶源”潛力區,以發展平價牛奶、特色羊奶為主攻方向,推進產加銷一體化試點。推廣牛奶就地加工、就近消費,實現生鮮乳就地轉化增值;發展液態羊乳、發酵羊乳產品,促進鮮奶消費。開發奶酪、濃縮乳蛋白等高品質產品,推進脫鹽羊乳清粉、乳鐵蛋白、新型活性肽等深加工產品。推進“乳肉并舉”,加快公犢、公羔和淘汰奶畜育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
——蔬菜加工發展重點。依托關中和陜北設施蔬菜、榆林大漠蔬菜、秦嶺高山蔬菜等區域資源優勢,提高清洗、分級、預冷、儲藏、保鮮能力,提升凈菜、速凍蔬菜加工自動化水平。開發脫水蔬菜、保健蔬菜及醬制、腌制等產品,適度發展蔬菜面(汁)、醇露飲料、即食休閑食品、速溶果蔬粉、蔬菜精油等深加工產品,加快尾菜提取蛋白、纖維素、葉綠素、蘿卜硫素等有效成分以及肥料化等綜合利用。
——茶加工發展重點。圍繞陜南名優綠茶、優質紅茶和關中茯茶加工產業帶,以提升初加工水平、提高夏秋茶利用、拓展精深加工為重點,提升價值鏈,提高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標準化、自動化、數字化水平和茶葉分等分級、產品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能力。適度發展黃茶、白茶、花茶加工,提取茶多酚、茶多糖、茶色素、茶氨酸等功能成分,開發抹茶、調味茶、含茶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產品,滿足多樣化健康消費需求。充分利用夏秋茶茶花、茶籽、茶枝、茶渣等副產物,開發茶花粉、茶籽油等伴生品和基料、肥料、新型材料、清潔燃料等衍生品。支持延安發展棗芽茶。
——食用菌加工發展重點。圍繞陜南干菇、關中鮮食菌和陜北干鮮結合三大產區,以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動食用菌從“一盤菜”轉化為“一包零食、一瓶化妝品、一盒保健品”。提升食用菌初加工產品分等分級、保鮮儲運、凍干烘干、產品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強食用菌有效成分、活性物質提取與利用,開發預制菜、復合菌飲品、即食食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高價值產品。
——中藥材加工發展重點。圍繞漢丹江川谷地區、秦嶺北麓和渭河平原、渭北臺塬、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地區等適生區域,以略陽杜仲、寶雞柴胡、澄城黃芩、子洲黃芪、延安酸棗仁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推行“飲片企業+初加工點+種植基地”模式,發展中藥材產地趁鮮加工、飲片加工,配套現代化加工裝備,實現清潔化、標準化生產。充分挖掘“秦藥”資源,大力發展中藥提取物、配方顆粒、中成藥等新品種,拓展保健食品、日用化妝品等深加工產品,開發中獸藥、生物農藥等新型資源性產品,延伸發展纖維素酶、有機肥、飼料添加劑等副產物利用產品,實現中藥資源循環經濟綠色發展。
“N”,即區域特色農副產品加工集群。以時令瓜果、水產品、魔芋、預制菜、鄉土傳統食品等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根據市場消費需求,加工研發新優食品、保健藥品和其他高端工業品,延展特色產業鏈,大幅提升產品增值空間。
——時令瓜果加工發展重點。重點發展葡萄、紅棗、柿子精深加工產業鏈,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發展葡萄酒、起泡酒等發酵產品以及無醇或低醇復合果酒、果汁、果醬、果醋、柿餅、保健型酸奶、凍干食品等產品,對加工副產物進行飼料化、肥料化加工,開發生物醫藥產品、美容保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水產品加工發展重點。以擴大規模、提質增效為重點,支持企業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培育壯大品牌。提升鯉、鰱、鳙、虹鱒、大鯢等預制加工水平,支持企業發展魚糜制品、干腌制品、休閑食品、特色風味食品、保健食品、保健飲品和護膚產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利用內臟、骨鱗、粘液等加工廢棄物,發展魚粉和魚油等產品。
——魔芋加工發展重點。重點發展魔芋精深加工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提升魔芋干片、魔芋粉等加工水平和質量標準,提高魔芋粉、魔芋膠等基礎產品質量。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魔芋主食、休閑食品等產品,研發利用魔芋膳食纖維、多糖等功效成分,開發具有減肥、降糖、降脂功能的保健食品,研發魔芋基可降解薄膜及手術縫合線、創傷敷料等生物醫用材料,拓展魔芋在日化、生物醫藥領域應用。
——預制菜加工發展重點。以擴大規模、提高品質為重點,支持企業設備投資、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積極發展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即烹、即熱、即食、即配類預制菜產品以及相關裝備和配套產業。發展高復原保真的蔬菜、食用菌類預制菜,發展低鈉、低脂、低磷綠色健康肉類預制菜,深度開發團餐、家庭餐、康養餐、藥膳餐和銀發餐等系列預制產品。
——鄉土傳統食品加工發展重點。以提高鄉土傳統食品工業化、標準化加工為重點。研發應用搟面皮、臊子面、牛羊肉泡饃、攪團等傳統食品自動化、清潔化加工專用設備;研發涼皮、饸絡、米皮等專用復配粉、優化配方和產業化加工技術,提升產品適口性和質量穩定性;采用注射等腌制技術,提高臘肉等加工水平和腌制效率;改進包裝和殺菌技術,延長產品保質期。
——手工藝品加工發展重點。傳承特色技藝,提升周至石刻、鳳翔泥塑、武功刺繡、耀州瓷器、華州皮影、安塞剪紙、清澗石獅、漢中藤編、安康絲綢、洛南麥桿畫等縣域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工藝,推進標準化、規模化制作。
——農產品加工裝備創制發展重點。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開展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加工裝備研發,提高關鍵裝備國產化水平。運用智能制造、生物合成、3D打印等新技術,集成組裝一批科技含量高、適用性廣的加工工藝及配套裝備,提升農產品加工層次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提升行動。支持農業大縣集成政策、集聚要素、集中服務,建設提升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中、向產地下沉。分類建設提升一批農產品加工園區。支持產糧大縣、省級產業鏈重點縣、特色農產品大縣、農墾集團等,依托現有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區、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等,突出加工轉化和產業融合,建設一批高標準原料、高效益加工、高效能物流、高科技支撐、高質量品牌的農產品加工園區,推動加工產能下沉縣域。依托縣域特色美食,因地制宜發展秦鎮涼皮、岐山搟面皮、淳化蕎面饸絡、潼關肉夾饃等傳統食品加工園區。持續推進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創建認定,開展動態信息監測。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建設園區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環保處理等配套設施,完善科技研發、融資擔保、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引導頭部企業、科研院所、檢測機構向園區集聚。發展主食加工、中央廚房、凈菜配送、觀光工廠等業態。支持園區集成推廣加工減損增效技術裝備,鼓勵多縣域結合產業分工共建加工園區(聚集區),舉辦區域性產品展示推介、貿易洽談、產銷對接等活動。打造農產品加工精品園區。培育一批規模位居前列、管理模式先進、聯農帶農作用突出的重點農產品加工園區,擇優推薦入選全國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目錄。推進農業和食品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建設具有前瞻性、創新性、先導性的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到2027年,建設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45個。
(二)實施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行動。充分發揮4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市場主導,強化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體系。鼓勵加工型龍頭企業牽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等組建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聯合創建重點實驗室、專業研發中心、技術科研試驗基地,在企業建設加工技術工程中心、技術集成轉化基地、科技小院等,開展農產品加工專用品種育繁推、共性技術與關鍵裝備研發聯合攻關,形成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機制。推動農產品加工技術產品創新。分產業、分區域梳理加工短板,繪制農產品“加工樹”技術清單、需求清單、成果清單,組織開展校企科技對接、技術服務等活動,推進成熟適用技術成果在企應用,提升市場競爭力。引導加工企業順應市場需求,開發美味多樣的休閑食品、食藥同源的功能食品、風味獨特的調味品、營養健康的保健飲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暢銷產品。加快加工技術與生物科技、信息技術的集成應用,開發新型分子食品、精準營養食品等。完善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推動制修訂一批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帶動提升企業和產品標準,引導主體按標生產,促進農產品加工技術標準化、裝備智能化、過程綠色化、產品營養化。到2027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2.6:1、78%、63%以上。
(三)實施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行動。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打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骨干力量。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持續開展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行監測工作,認定和遞補名額向聯農帶農緊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傾斜。落實落細現有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以重點項目帶動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技術改造、裝備升級和模式創新,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增加、實力增強、向科技創新、精深加工方向延伸。支持有條件的農民合作社采取出資新設、收購參股等形式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緊盯短板弱項,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一批行業領先、國內知名的優勢企業落戶,支持引進企業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依托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培育國家、省、市、縣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龍頭企業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分工協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推廣聯合體決策、生產、服務、加工、銷售“五統一”經營模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強化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分析指導,分行業建立加工頭部企業清單,組建企業家專家團隊,開展洽談對接、銀企對接、經驗交流等活動,搭建龍頭企業深度參與產業發展的平臺。到2027年,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90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達到240家以上,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力爭突破9500億元。
(四)實施特色農產品加工促進行動。立足縣域優勢特色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分類建設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和特色產業專業村鎮,加大對加工環節的政策資金支持,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促進全產業鏈發展。提升一批以加工為重點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聚焦果畜菜茶菌和小雜糧、中藥材等主導產業,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鞏固提升9個已建、跨縣域布局新建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建設預冷、烘干、即食處理、商品化處理等初加工設施,改造提升精深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加工生產線,發展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品牌營銷等,促進加工轉化增值,增強產業鏈韌性,打造鄉村產業跨區域發展平臺。建設一批以加工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強鎮。聚集區域資源要素,引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提升加工專用原料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能力,提高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完善田頭市場、鎮域集散中心和批發市場等,配套冷藏保鮮、商品化處理、信息化應用等設備,打造縣域產業融合、產鎮融合和城鄉融合的重要載體。培育一批以加工為重點的特色產業專業村鎮。引導各地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發布一批鄉村特色農產品目錄,開發一批特色加工產品,推介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的“蘋果村”、“木耳鄉”、“黃花鎮”等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鎮,促進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適度化競爭。到2027年,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0個、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強鎮100個、特色產業專業村鎮300個。
(五)實施休閑農業和農產品加工融合行動。建設一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動休閑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前伸后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一批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的休閑農業重點縣。選擇休閑農業發展基礎好的地區開展重點縣建設,推廣禮泉袁家村、略陽徐家坪、延安南泥灣、留壩全域旅游等休閑農業典型模式,推動休閑農業重點縣在設施完善、功能拓展、模式創新、政策集成上率先突破。開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監測,發掘推廣一批休閑農業和農產品加工融合發展的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帶動農產品加工的美麗休閑鄉村。深挖泥塑瓷器、刺繡剪紙、藤編竹編、織布石刻等傳統手工藝潛力,發揮非物質文化優秀傳承人的帶動能力,引導美麗休閑鄉村依托本地農業資源、鄉土文化,開發一批茶葉采制、手工制作、傳統釀制等加工體驗項目,培育一批傳承鄉村傳統技藝的鄉村工匠,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禮”產品,帶動當地農產品和加工制品地產地銷。推介一批體驗農產品加工的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引導各地開發農事體驗、美食品鑒、科普研學、休閑康養等產品,形成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根據不同農時,結合農耕文化節、民俗文化節等,推介一批特色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鄉村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到2027年,推出50條休閑農業精品線路,建設30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美麗休閑鄉村。
(六)實施農產品加工品牌提升行動。強化“產出來、加出來、管出來、樹出來、講出來”的品牌培育思路,加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打造一批市場知名度高、溢價能力強的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加強加工原料生產供應。結合高標準農田、現代設施農業建設以及糧油、畜禽、水產等農業生產能力提升任務,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社等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的加工專用品種原料生產,打造一批綠色食品、有機產品生產基地,確保優質加工原料可持續穩定供應。打造加工知名品牌。圍繞營養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實惠的食品和質優、物美、實用的農產品加工產品,以“陜農優品”培育推廣為抓手,打造一批有持續供應能力、有穩定品控能力的加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加強營銷拓展市場。結合區域品牌創建,組織品牌企業參加國內外行業重點展會和重大經貿交流活動,舉辦產銷對接、專場推介、展覽展示活動,放大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支持引導企業利用電商基地和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大力開展直播帶貨等新模式,豐富數字消費場景,拓展全業態營銷渠道。到2027年,培育100個農產品加工領軍企業品牌。
(七)實施農產品加工創業促進行動。聚焦農產品加工,強化創業人才培育,搭建創業平臺載體,對接創業資源要素,推廣創業典型模式。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創業人才。探索創業培訓與區域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建立農產品加工創業輔導團隊,開展政策解答、技術指導。組織職業院校與加工創業項目對接,定向培養農產品加工職業技能人才。鼓勵創新創業,吸引科技人員以領辦、聯辦、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創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或興建項目。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創業孵化平臺。支持各地依托各類園區、大中型企業、大中專院校等平臺和主體,推廣用好陜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研發+測試實驗+成果轉化+展示示范”孵化模式,打造集研發、加工、展示、銷售、物流于一體的加工創業孵化平臺,做好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創業輔導、技能培訓、政策咨詢、金融保險等創業服務。宣傳推廣一批農產品加工創業典型。分行業形成一批可借鑒的農產品加工創業模式。挖掘推介一批農產品加工創業優秀項目,積極組織參加“農創微講堂·加工專題”等經驗交流活動,分享典型模式和運營經驗,營造良好創業氛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級特色現代農業重點產業鏈各牽頭單位要把農產品加工作為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工作的重點,一體謀劃、一同部署、一并推進,落實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各市、縣、區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擺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建立農產品加工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研究制定本地加快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責任分工,細化保障措施,確保任務落實落地。各市(區)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報省農業農村廳備案,每年12月底將工作進展、行動成效等情況報送省農業農村廳。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統籌,積極協調發改、財政、科技、文化、自然資源、工商、金融等部門,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支持力度。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要支持符合條件的產地加工設施建設和農業全產業鏈開發。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農產品加工信貸投放。統籌存量和新增用地,優先保證符合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方向的加工、流通等項目建設用地。落實農產品初加工企業所得稅、用電等優惠政策。
(三)加強監測評價。健全農產品加工業監測體系,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任務落實情況的調度,對各地工作進展、行動成效和扶持政策落實情況監測評估。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地要立足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主要任務,總結提煉平臺搭建、產業融合、主體培育、要素保障、機制創新、帶農增收等方面的發展模式和典型案例,全方位、多角度開展宣傳推介,營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我要評論